找到相关内容63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因此,佛教的流行于人间,必须理智与情意并重,适合众生的要求,才能得合理的发展。太过于理智,可能与社会格格不入;太过于情感,很可能在时空的迁徙中,渐失佛法的本真。唯有信智一如,悲智交融,佛教才有旺盛的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悲智等运、福慧双修的菩萨行。   (4)理行结合自度度他:“理”即教理,“行”即实践。通达教理,惠能称为“说通”;有修有证,惠能称为“心通”,或《楞伽经》所说的“宗通”。如果学佛人既能精通教理,以成就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趋势竟成现实。   近现代中国僧众的文化素质,欧阳竟无居士曾有概述。他指出:“中国内地,僧尼略总在百万之数,其能知大法、办悲智、堪住持称比丘不愧者,诚寡若晨星。其大多数皆游手好闲,晨久坐食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  正如修行者的调心初阶,固然以坐姿为佳;然而,静虑非独于坐中得。同理,悲智相应的菩萨禅法,应从一切处实践之:于静坐中能得安止,在行动中则能深入种种利生行的“个中三昧”。印顺导师在其“人间佛教”的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又要远离损减空边。也就是说,在一切见闻觉知的当下,入不二法门,于一切见闻觉知的当下,不住空有二边,中亦不著。如是而行善,如是而修行,名曰:行菩萨道。亦名曰:真正的悲智等运,自觉觉他。这样修行,不求福,福...心者悲大于智,声闻独觉是智大于悲。行菩萨道者,应该悲智等运,给他开示一阵,后来他就止住泪水,悲大于智,就是爱见大悲,有我法执仍然不得解脱,智大于悲者,慧多福少,那就成了罗汉小果了。所谓,修慧不修福,罗汉应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死,以大悲故不住涅槃”  大乘佛教的生死智慧讲求的是“悲智双运”。“悲智”指救度众生之慈悲与求菩提之智慧。大乘佛教认为,众生是一体的,休戚;与共的,真正的大乘修行者,不惟以般若智慧求得个人的解脱,更;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作佛事,因娑婆是五浊恶世,众生多苦,若无慈悲,不会到此世界救苦;牟尼即寂默,寂灭道场,默契真理,表智,悲智和合,方可度众生。 于寂灭道场,坐金刚华光王座,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。 寂灭是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念佛与十大愿王

    ...虽诵千言,求名愈着!不如一说,弃执离着!虽诵千言,不欲舍罪;不如一闻,去离生死!...虽诵千言,不求出世;不如一悟,绝离三界!虽诵千言,不存悲智:不如一听,自他两利”。千言是千字,或作千句解亦可...

    道源法师讲述

    |念佛|大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8390090330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悲智无二事理双修观行成佛”。又如《华严》云: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,一切佛法疾得现前,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五一念成佛顿教义,“谓无始妄认众生一念悟时,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它的重要性。初期大乘是少壮的佛教──既重视智慧、又重视慈悲。在中观和《大智度论》里,悲智具足的菩萨行的思想,如果没有导师的这样大力提倡,是不容易发展的。从这一方面来看,导师的贡献是很大的。   第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